首頁>資訊 >
陽江市陽東區(qū):東平漁民楊文軒幾代人耕海為生 2022-02-09 17:20:34  來源:陽江新聞網(wǎng)

幾代人靠海吃海,一家人越過越好,用來描述疍家夫妻楊文軒、張月梅最合適不過。

“我父親、爺爺、太爺爺都是漁民,家族世世代代沒有離開過海。”東平漁民楊文軒今年62歲,早在“小屁孩”時就跟父輩學開船,用捕魚養(yǎng)活了一大家子。如今,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是專職漁民,每年一家四口在海上要“漂”100多天。

臘月廿三前后,漁民已陸續(xù)返航回港,準備好出海“起頭水”的各項準備工作。春節(jié)前,東平漁港依舊繁忙,漁船在紅星碼頭一排排緊挨著,漁民們抓緊加油加冰、整理漁網(wǎng)、補充物資,忙得不亦樂乎。作為有著50多年豐富出海經驗的“老漁民”,楊文軒在船上早已備齊油、冰、新織漁網(wǎng)和各式工具。“加滿油可以行船半個月,加滿冰要四五十條,現(xiàn)在準備好肯定會融化一些,但這些功夫都必須提前做。開年請好工人,最快年初三就要出海捕魚了。”他充滿信心地說。

從木質帆船,到五年前購置的玻璃鋼船,楊文軒的捕魚范圍一直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海域。“無論是以前還是現(xiàn)在,漁民生活都很辛苦,因為舒服就意味著沒有生意、沒錢賺,所以經常出海都是白天準備好漁網(wǎng),晚上睡兩三個小時,半夜就起來捕魚。”楊文軒說,雖然漁民也要“看天吃飯”,但自從換了一艘更好、更大的漁船后,捕撈效率、產量都大大提高,每逢出海還要請兩三個工人才忙得過來,去年漁獲總收入達幾十萬元。

陪記者踏上自家玻璃鋼船時,楊文軒特意換上了疍家人的傳統(tǒng)服飾——薯莨大襟衫、棒棒褲,回憶起和父親一起捕魚的日子。“小時候看父親常年穿棒棒褲,這種服飾的特點可能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,方便風里來、雨里去的漁民干活,很有印象。”棒棒褲也稱直筒褲,其特點是大褲腳、大褲襠,褲腰寬松,腰部前后折疊別上腰帶即可。雖然楊文軒捕魚時沒穿過棒棒褲,但父親自小對其耳濡目染的勤奮踏實,如烙印一般刻進了他的骨子里。

“從船上過年,到岸上過年,現(xiàn)在有房有車,衣食無憂,生活越來越好了。”楊文軒說,以前過年他們會在船上燒柴火做飯,一般早上七八點吃頓早飯,看太陽位置判斷約莫下午兩三點再吃晚飯,年初一晚上會做頓夜宵,有豬肉有雞肉,已經非常滿足。如今過年,一家人也會去酒店吃年夜飯,各種過年習俗已逐漸融入普通人家。

一年又一年,“疍”味永流傳,無論古今,過年咸水歌最是情濃。“細體啊,祝你開身魚蝦滿載,旗開得勝。出征好海,最好東平啊……”漁船上,妻子張月梅和漁歌好友們共同唱起咸水歌,向楊文軒“嘆”出疍家人感受最深刻、感情最真摯的祝福,期盼開身“起頭水”的疍家兒女,都能平安返航、滿載而歸。

關鍵詞: 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晉城熱線 托兒補助費 冰毒多少錢一克 擔保書格式

相關閱讀:
熱點
圖片 圖片